包装印刷已经成为印刷业最重要支柱
包装盒印刷在国内快速崛起的另一标志是,相对于以出版物印刷为主的上市公司全国还仅有北京盛通一家,而从事包装印刷的上市企业这几年呈持续增长态势,已不下20家。但有一点必须清醒认识的是:包装业绝不等同于包装印刷业,有不少产品(如食品软包装)确实依靠印刷为包装增色,印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不少外包装产品(如金属罐)印刷比重很低,甚至是不存在印刷(如部分运输包装),如果把包装产值全部计入包装印刷产值就不免有夸大之嫌。
按照中国包装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对2015年中国包装工业突破1.8万亿元主营业务(名列全国38个主要工业门类中的第14位)后,就各类产品所占比例的分析如下:包装印刷:48.69%;纸盒纸板容器:18.35%;塑料包装箱及容器:9.54%;塑料包装薄膜:5.73%;金属包装容器:7.45%;玻璃包装容器:4.18%,还有少量的其他包装。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我国的印刷业一直由国家新闻出版局(现则划归中宣部)负责管理,在指导思想上更重视对内容印刷的把关、检查、监管,这固然是需要的。但客观的说,同样存在着对包装印刷业关注不够,甚少提出政策性指导意见,特别是在有关部门把包装印刷整体划为污染治理行业的时候,也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上站出来为企业申诉,因为不同印刷工艺在排污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分胶印、凹印,只要从事包装产品生产就一股脑儿地纳入重点整治范畴,就得安装治理装置,既是实际效果很难如愿,而且这样做的实际结果是大大推高了产品生产成本,对包装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在现状还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是出于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抑或是为了推进中国印刷业的发展都应该加强对包装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了解,制定符合实际的长远发展规划,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生产工艺间的关系,处理好拓展个性化包装与走简约之路这个大趋势之间的关系,在政策协调上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为包装行业的可持续与可循环发展营造相对良好的生存环境。